“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是遵循“解放思想、实干兴洛”的大讨论,也是本着“对标对表、提升站位”的大学习,红山街道对标“解放思想、实干兴洛”的价值导向,重新审视红山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快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将红山资源禀赋与副中心城市建设、活力新西工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细化目标任务,贡献红山力量。
一是坚持民生为本,在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以生态旅游建设为抓手,强化农旅、文旅、商旅融合,优化西部生态旅游产业链,丰富购物、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配套产业,推进“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提升农家饭店、农家采摘园规模档次,完成20家具有乡村特色的商业民宿改造,形成“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有效结合体,构建具有红山特色的文化经济体制。
二是坚持治理为基,在人才队伍培育上下功夫。计划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计划,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吸收和引进计划”,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人才资源,为辖区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优化村(社区)班子结构,加强党员干部再教育、再培训,计划在蒋沟社区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为主的特色培训班,使党员群众搭上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快车”。
三是坚持服务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以家风家训展馆、新时代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活动平台和创新抓手,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深化意识形态教育;完善阵地建设,培育和壮大村级文化队伍,依托樱桃沟沟域经济的打造、金水古道博物院的建设,开发具有红山风味的年俗节日及民间艺术,为副中心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是坚持环境为先,在乡村环境提升上下功夫。以“田园美、家园美、生活美、生态美”为目标,加快“厕所革命”进程,配套建设停车场、文化广场;完善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自然风光。围绕樱桃沟村、白湾社区两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着力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其形成垃圾分类生活习惯,推进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
五是坚持综合整治,在基层组织优化上下功夫。狠抓“三基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强化乡村社会环境治理,积极培育后李、柿园、白湾、樱桃沟等“三治”并进示范村(社区),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巩固提升现有矛盾化解调解机制,解决群众需求,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助推活力新西工建设贡献“红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