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岭路街道坚持新时代基层基础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进”基层社会善治体系,不断推动解决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坚持自治为本,强化基层组织自主运转
在社区党组织的牵头抓总下,开展《居民公约》完善工作,将环境治理、文明建设、行为规范等关键小事内容纳入《居民公约》。多形式创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居民公约》认可度,强化公民自治的权威性、执行力,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
加快“三社联动”工作推进,结合街道中心工作、重点项目等工作,指导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活动、居民自助服务、社区氛围营造等项目,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
规范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引导党员志愿者、“五老”队伍及退休法官、检察官等力量参与社区自治,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与社会治理有效衔接。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纳入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席会议,深化以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事务协调会和社区工作听证会等“三会制度”为重点的共治机制,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社区自治合力。
二、坚持法治为要,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在平安建设、反邪教示范社区中积极培育民主法治社区,集中资源重点培育意识到位、符合要求、积极性高的社区,帮助提升条件一般、基础较弱的社区。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提升全街道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整体水平。
突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基本职能,推动律师、矫正、安置帮教等力量逐步进驻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普惠、精准、及时、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调解成功率。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围绕社区征地拆迁、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需要,提供“顾问式”专项法律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建好法治宣传长廊等文化阵地,发挥普法讲师团、社区法律顾问作用,多形式开展以《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着力规范社区组织行为。开展“四官”进社区、“送法进基层”活动,增强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和行为自觉,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三、坚持德治为基,凝聚向善向上力量
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最美党员、最美居民、最美职工等基层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结合平安建设、“清洁城市”等重点工作,开展最美家庭、最美网格、最美小区等评选活动,营造“整洁有序、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文化宣传,以“文化润风”为主题,发挥社区文化爱好者力量,组织开展各类基层文化活动,共建社区精神家园。以“和谐邻里”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邻居节”系列活动,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促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和谐。以“孝老爱亲”为主题,通过孝老爱亲宣传教育、敬老爱老走访慰问、关爱老人志愿服务等形式,推动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以“俭以养德”为主题,党员带头弘扬家风家训,结合勤俭节约、光盘行动等活动,引导基层群众形成节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强化法治保障,弘扬德治正气,增强了居民自治,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了社会正气,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一个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