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关注的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该项目前期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下半年实质性开工,届时昔日皇家园林将重现洛城。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总占地面积869亩,建成后将和东侧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的“天堂”、“明堂”连成一片,相互辉映,极富唐风雅韵,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景观,又有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将成为市民休闲游赏的又一好去处,也将成为我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五渠六岛”,遗址将得到整体保护
该项目负责人赵宇介绍,“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内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隋,唐宋年间继续沿用,是武则天时代洛阳城著名的御花园。”据文献记载,九洲池因似东海的九洲而得名,堤岸屈曲,占地十顷,水深丈余,池中有数岛,“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池水向宫城辐射,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其景美不胜收。
记者从项目指挥部了解到,从2012年10月开始,该地块全面进行文物普探和发掘。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丹尼斯一期开发地块,九洲池周边地块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考古人员在此发掘清理出了唐代的五条水渠和六座岛屿。
“五大功能区”,重现昔日皇家园林
未来将如何对九洲池遗址进行展示?该项目负责人赵宇介绍,未来的九洲池遗址,将成为我市大遗址保护的一个新亮点,也将成为市民、游客游览休闲的新场所。
按照遗址类型和使用功能划分,九洲池遗址公园将分为九洲池遗址展示区、亭遗址和岛遗址展示区、建筑遗址展示区、入口广场区和休闲区,重点节点及景观设施设计如下:
九洲池遗址展示区将恢复九洲池水体,以自然驳岸形式勾勒九洲池轮廓。池内自东向西,由入水口向出水口方向水体逐渐变浅,沿岛屿轮廓由乱石砌筑而成,并种植草带和花带。
岛遗址展示区将建设岛屿展示建筑,外观设计以唐宋建筑风格为主,复原唐宋岛屿风貌,点缀以山石。建筑、驳岸构造以古典园林意境为主,在布局和植物种植设计上突出历史元素。
建筑遗址展示区九洲池中岛屿上的一号至三号亭台遗址采用揭露展示的方式建设亭址展示建筑;三座殿阁建筑遗址,将设计为三处展示棚,以唐朝建筑肌理为元素设计外形。
入口广场区以树群和开敞空间为主,入口处设计一处微缩景观以展示九洲池的历史风貌。在入口广场周边叠置山石,竹丛点缀,园林小路穿行其间,游人一入广场,即能感受深幽静谧的梦幻世界。
休闲区包括围绕九洲池遗址的游步道和沿游步道布置的观景亭,密闭的植物空间,将为游人提供静谧的游赏和休憩场地。
“千竹万莲”,绿化突出多样性和艺术性
遗址建好后,各种绿化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赵宇介绍,九洲池遗址绿化将遵循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的原则,增加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构筑健康的植物群落,使植物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综合效益,保证遗址区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此外,这里还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乔、灌、丛、草等合理搭配,利用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形成丰富的立面层次;通过对功能和环境的融合设计,叠山理水,景观与情境相生相辅,突出艺术性。
在树种的选择上,入口广场植物选择湘妃竹,通过其围合成的空间,渲染静谧,增强入口的神秘性;在岛屿的绿化上,外立面将种植各类攀缘植物,垂直绿化选择常春藤、凌霄、木香等藤本植物;在湖区的设计上,将湿生植物与水生花卉相结合,模仿自然生态群落配植方式,湖面则栽植荷花、睡莲,利用植物挺水而出、娇艳多姿的效果,衬托湖水的平静,届时将重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为方便游客游览,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区内还将设置6座观景亭和座椅、解说牌等,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的服务配套设施。”赵宇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必将成为我市建设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靓丽名片和我市又一个新的旅游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