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登录 | 注册
      个人注册 法人注册
  • 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 西工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务互动
  • 人文西工
  • 数据西工
  •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2016年西工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日期:2017-03-28来源: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化强区”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快建设“富强西工、美丽西工、幸福西工”,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平稳发展。

      一、综合

      全区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据初步测算,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17547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2997万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495607万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676875万元,同比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3:43.1:56.6调整为0.3:42.1:57.6,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38.1%和61.8%。

      二、农业

      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016年,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持了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据初步核算,201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221万元,同比增长3.8%。

      2016年末全区耕地面积1009公顷,较上年减少10.62公顷。我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61公顷;粮食总产量为2647吨,同比增长6.0%。其中秋粮总产1167吨,同比增长97.1%;小麦总产1480吨,同比下降22.4%。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2016年,除肉类总产量略有下滑外,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畜禽存栏数量增速均较上年较大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1814万元,同比增长10.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3941万元,同比增长23.5%;重工业增加值407873万元,同比增长8.9%。从所有制性质看,公有制企业增加值136027万元,同比增长3.3%;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315787万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53444万元,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6643万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49195万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税总额89573万元,同比增长15.3%。

      建筑业平稳运行。2016年,全区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527万元,同比增长4.2%。房屋施工面积7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房屋竣工面积18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第三产业投资支柱作用凸显。2016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7236万元,同比增长15.4%。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16330万元;第二产业投资414643万元,同比增长147.8%;第三产业投资1486263万元,占全区投资的比重达到77.5%,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5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26个,竣工项目215个。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52555万元,同比下降13.9%;总施工面积120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其中:房地产施工面积117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增长缓慢,占GDP比重较低。2016年,全年实现区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06万元,同比增长3.6%,占全区GDP的比重仅有0.68%,较上年降低0.04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2016年,全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7572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批发零售业2858325万元,同比增长12.7%;住宿餐饮业269247万元,同比增长12.1%。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1926万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3.9%,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形势良好。2016年,全区实际吸收外资2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3%;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408600万元,同比增长13.5%。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9135万美元,其中出口17715万美元,进口1420万美元。

      七、财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952万元,同比增长9.3%。全区税收收入完成100914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2%,同比下降7.0%。其中,增值税27930万元,同比下降6.2%;营业税14589万元,同比增长75.5%;企业所得税8854万元,同比下降7.5%;个人所得税4659万元,同比增长7.9%;房产税9397万元,同比下降19.5%。

      财政支出明显下降。2016年,全区财政支出合计225544万元,较上年下降28.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6262万元,同比增长15.1%;基金支出39282万元,同比下降74.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八项支出合计158902万元,同比增长14.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体制日臻完善,科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坚持以科技服务为基础,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增强高端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加速全区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全区共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5个,争取科技研发资金1908万元。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培育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1家;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5家,其中企业研发中心6家、工程技术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6家;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备案26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幼儿园49所,教学班406个,在园幼儿11707人;教职工1563人,其中专任教师939人。小学31所,教学班640个,在校学生31133人;教职工17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78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257人;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截止2016年末,全区拥有区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7个,市级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处,公共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5个。2016年开展各类艺术培训、读书活动、展览展示、知识讲座、公益性活动、传统文化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110余场次,两馆全年累计接待市民群众7万余人次。全年举办各类节庆、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次,观众达2万余人次。积极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全年免费在辖区26个村为群众放映公益电影492场。利用区图书馆流动服务车,持续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活动,为辖区居民实现全方位无死角送书上门服务,深入辖区偏远村庄和社区开展流动图书服务120余次,推动了“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经常化。大力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300余人次,各类文化队伍68余支,其中区馆办文艺表演团队37支。

      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2016年末,全辖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9家,二级以上医院10家,社会办医及一级医院16家,厂矿卫生室28家,个体诊所65家;乡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共58家。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9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59 人,注册护士 2469人,药师(士)326人,技师(士)342人。年末全区实有床位5141 张。

      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区共有各类公共体育设施153处,其中乡镇体育健身工程2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127处。2016年全区新增配备安装社区健身路径器材22套。截止2016年末,全区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各类体育俱乐部23家、协会5家;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18人,其中国家级31人,一级68人,二级637人,三级632人,形成了组织完善、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2016年依托各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项目活动23次,参赛群众5000余人次。

      十、环境

      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2016年末全区从事环境卫生人员1814人,全年新装沿街果皮箱400余个,维修沿街果皮箱1410余个;新建公厕8座,改扩建垃圾中转站3座;清理生活垃圾14万余吨、无主垃圾和建筑垃圾300余吨。

      城市绿化工作稳步推进。2016年,全年全区共植树25000株。对8个居民小区进行了绿化提升,新建居住区绿地8500 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3处,总面积21100平方米,其中:芳林南路游园16000平方米,投资300余万元;新建碧桂园小游园4000平方米;新建纱厂游园1100平方米,投资10万。新建道路绿地1350平方米。创建市级园林小区4个。全年种植乔木数量1000株,全年种植花灌木数量18000株。新增地被面积10000平方米。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劳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6.16万人,较上年增加0.2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97%,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6.77%。2016年末,全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计187074人,其中第一产业211人,第二产业71320人,第三产业115543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增长趋缓。2016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9元,较上年增加1490元,同比增长7.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62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45元,同比增长8.1%。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604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下降13.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54元,同比增长13.7%,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持续推进,各项保险基金征缴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817人,征收企业养老保险23326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09人,征收机关事业养老保险816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523人,征收生育保险434.5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376人,征收失业保险1411.1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340人,征收工伤保险372.01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195人,征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8916万元。全区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全区登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4128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 县(区)政府
    • 涧西区人民政府
    • 西工区人民政府
    • 老城区人民政府
    •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
    • 洛龙区人民政府
    • 偃师区人民政府
    • 新安县人民政府
    • 伊川县人民政府
    • 孟津区人民政府
    • 洛宁县人民政府
    • 汝阳县人民政府
    • 栾川县人民政府
    • 宜阳县人民政府
    • 嵩县人民政府
    • 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 洛阳伊滨经开区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西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电话:0379-63892829
    • 豫ICP备11017836号-1
    • 豫公网安备41030302000110号
    • 网站标识码:4103030007
    •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