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 繁
    • 登录 | 注册
      个人注册 法人注册
  • 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 西工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务互动
  • 人文西工
  • 数据西工
  •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关于2020年西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日期:2021-04-26来源: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  

      一、2020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西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奋进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副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建设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实施“三大强区”发展战略,全区经济稳定转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建设活力新西工奋斗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稳健的一大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区本级生产总值340.1亿元,同比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152.9亿元,同比增长7.3%,连续5个月位居全市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亿元,同比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33元,居全市第1位,同比增长4.3%。

      从年度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经济运行质量总体优于上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持续提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部分指标排名八城区靠前位置。具体情况如下:

      (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实力持续提升

      2020年,我区共实施重点项目256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0个,完成年度投资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4%。

      1.服务业发展优势明显。洛神广场中央活力区等签约项目进展顺利,中州路丹尼斯旗舰店等项目加快推进,西工小街完成部分提升改造,获评全市首条数字街区。成功申报全市唯一的省级商务中心区,王府井百货荣获“省品牌消费集聚区称号”,“西工转转”消费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新增楼宇企业85家,减少楼宇闲置面积2.6万平方米,楼宇总面积达126万平方米。

      2.工业加快聚力转型。华荣生物育成中心一期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三大改造”项目14个,完成投资2.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签约地企合作项目43个,数量居城市区第一。“两化融合”对标企业达100余家、贯标企业4家。工业园区获批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3.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文商旅深度融合、“三大板块”齐头并进,西工小街数字化服务全面升级,汉屯路特色文旅商业街区示范段建成,九洲城唐风步行街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入选“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洛阳“音乐之城文化工程—国风计划”落户我区,央视中秋晚会在我区顺利录制。

      (二)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攻坚成效显著

      1.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建立高位协调、运转高效的防控体系,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蔓延”各项工作,各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同广大群众并肩携手、勠力同心,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一个月内成功阻断疫情传播,实现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密接人员零扩散、集中隔离零感染”的防控目标。全区9个集体、22人荣获“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企业新增发放贷款超过30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5.8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066万元,拨付使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款306.9万。

      2.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全部达标,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七年内增长了5.7倍,金水河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建成排污管道6公里,改造农村厕所1126户,实施史家湾安全饮水工程、樱桃沟大樱桃采摘等扶贫项目,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新增户贷率排名全市第一。樱桃沟获评“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省特色休闲观光园区”。

      3.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双替代”改造379户、工业企业治理40家、退城入园企业9家、铸造企业升级改造3家。PM2.5、PM10、综合指数改善率位居城市区前列,全年优良天数同比增加73天。涧河西工段沿河乐道全线贯通,中州渠渠首示范段、凯小段、体育场路至应天门段完成建设,沿渠27个小区完成雨污水分流改造。土壤污染风险总体可控,辖区土壤污染零事故。

      4.重大风险防范措施有力。新办结非法集资案件8起,清退资金5719万元,累计结案31起,22个市定问题楼盘化解到位,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工作获省先进。接待信访群众858批次2637人,办理网上投诉、群众来信案件168件,信访诉求首次办结率97.6%,获评全市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区。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优势进一步扩大

      1.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统筹推进69项改革任务,“一网通办”率、“最多跑一次”比率均达到100%,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9个街道办事处、64个社区实现线上、线下站点全覆盖,开办企业“一站式”办理成为全市试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有序推进。

      2.对外开放水平更高。实际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引进省外境内资金49.31亿元,引进省内资金24.09亿元。签约引进顺丰创新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18.8亿元,开工率80%。邮政豫西分拨中心等项目成功落地,B型保税物流中心加快申建,河南省除郑州外唯一正常运行的跨境电商通关平台通关运营,并于2020年在全市率先实现9710、9810通关模式,全市跨境电商正式迈入出口业务全模式。“五洲汇”获批全省唯一跨境电商众创空间,洛阳ITC培训孵化平台获批“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暨企业孵化平台”。

      3.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寒武纪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基地一期投入运行,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智能装备产业化基地启动实施。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2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洛阳信息科技城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洛阳市恒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20年民生支出19.3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1%。

      1.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王城大道快速路西工段全线贯通,九都路立交、纱厂路立交互联互通,行署路等27条道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2号线、玻璃厂路改扩建、火车站枢纽南广场、应天门二期等项目完成征迁任务,累计完成征迁118.15万平方米。瞿家屯等7个安置房项目竣工,旭辉时代天际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51个老旧小区134栋楼提升改造,获批中央资金4520万元。新增停车场14个、车位1800余个,小游园6个,乐道总长达50公里。完成重点区域及主干道沿线楼体亮化提升,提升既有建筑能效31.44万平方米。福地灯具城、七一路海鲜市场全面完成疏解外迁。

      2.文教事业大力发展。盛世唐庄社区职工书屋被评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区图书馆被评为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获评全市最美城市书房2个。完成20所中小学、幼儿园提升改造,新建11人制足球场一座。荣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题库建设(基地)实验县区”、“2020年度十大区域改革样本”、“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等称号。

      3.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公共卫生综合楼正式投用,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0个,市府院卫生服务中心挂牌全省首批“社区医院”。区级养老智慧平台建成投用,新建、改扩建“乐养居”14个,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资金812万元。

      4.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区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一体化指挥平台建成投用,“雪亮工程”顺利推进,获评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县(市、区)。信访工作平稳向好,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区”称号。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获评“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1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深化“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党建全面过硬年”“作风持续提升年”“营商环境提质年”“项目提速增效年”“城乡环境优化年”等重点工作,高质量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引领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宜居宜业中心城区、临空产业核心区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争当洛阳都市圈建设排头兵,奋力开创建设活力新西工、共创西工美好未来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长9%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全年计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308个,总投资27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0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257亿元,力争年度投资达到80亿元以上。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洛阳市商务中心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积极推动洛神广场中央活力区、丹尼斯旗舰店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地铁沿线经济带,引进高端购物、特色餐饮、星级酒店、现代商务、文化休闲等项目,促使商圈融合发展。加快西工小街改造提升,争创省级示范步行街,叫响“西工转转”区域性消费品牌。大力推进“5G”新基建建设,实现城市区5G网络全覆盖。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全年新增楼宇企业90家以上,减少楼宇闲置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将中信大厦打造为金融专业楼宇。

      2.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编制完成《洛阳航空港临空经济区规划》,深入对接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规划,全力推进洛阳红山临空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一拖非道路国五柴油机等项目建设,持续扩大“三大改造”覆盖范围,新增智能车间、智能工厂1—2家。加快建设洛阳生物医药产业园,推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洛阳成果转化基地启动建设,华荣育成中心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洛阳铁路物流基地、顺丰创新产业园、邮政豫西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园区道路提升改造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实施红山污水处理厂、轨道交通公交转运站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3.促进文旅板块融合。做强“历史文化游”,着力推进周王城广场周边改造提升,力争九洲池唐风步行街项目竣工,完成西工地一期、抗战纪念馆建设,打造中轴线西工文旅产业示范带。做优“都市商务游”,持续做强6个活力商圈,提升6条特色文旅商业街区,完成汉屯路特色文旅商业街区二期、西工小街三期提升改造,加快中原明珠电视塔周边文旅休闲商务中心规划建设。做亮“红山生态游”,加快推进红山西部生态旅游开发,启动实施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推动红山野生动物园项目建设,实施引黄入洛环金水湖周边生态休闲项目,加快金水河实地公园四期、五期建设。

      (二)聚焦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1.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兜底保障水平,确保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打造7公里沟域经济长廊,加快推进红山欢乐谷生态旅游风景区规范提升项目、樱桃沟农副产品展厅和加工基地项目,启动金水驿站项目,成为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完成7公里乡村道路硬化改造,红山排污管道支管网建设,16个社区改厕任务,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

      2.推进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六控”措施,深化“四大结构”调整,完成高排放企业退城入园,推进“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工地道路扬尘管控责任,新增200个新能源充电桩,确保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指数达到市定标准,持续改善我区空气质量。全面完成涧河、中州渠、邙山渠等河渠综合治理。新建5个小游园,新增城市绿地2.8万平方米。有序推进白色污染治理,严控土壤污染风险。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持疫情指挥部常态化运行,强化防控物资和技术保障,打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久战。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非法集资、问题楼盘处置力度,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行动,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综合窗口受理”,扩大审批服务全程电子化应用率和覆盖面。建成工业园区惠企服务中心,试点推行企业“集群注册”制度,实现企业一站式业务办理。构建统一规范的政策体系,规范涉企收费、中介服务,促进公平竞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法制环境,积极建设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示范区。

      2.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洛阳B型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并启动实施,完成洛阳跨境电商产业园改造提升,全年新增跨境电商企业、平台企业15家以上,打造成为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示范区。加快红星美凯龙、升龙万达广场签约落地,全年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地企合作项目30个以上,外贸进出口额等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6个创新载体建设,推进洛阳信息科技城改造提升,信息科技城公共软件服务平台年底前建成投用。培育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各类创新平台载体25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争取万人有效发明达到15件以上,确保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四)建设宜居城区,增强群众满意度

      1.稳步推进城区改造。全力做好九都路、玄武门大街等市政道路征迁,完成光华路、洛浦西路等道路和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打通芳林北路等“断头路”。启动黎明院、中建二局二公司生活区等地块征迁,实现大路口安置房二期、凯瑞红瞰一期等项目竣工交付。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完成重点区域楼宇亮化提升工作。全年完成50公里高品质乐道铺设,新建、改建9个停车场1100余个车位、5座垃圾中转站、17个公厕、1座环卫基地。

      2.继续加大文教投入。完成涧东路中学主体施工,力争白马和昌分校、凯小旭辉南校区竣工投用,实施7所学校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天成一品A6地块小区配套幼儿园年底前开园投用,引进1-2家国内知名民办教育企业。加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提升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深化“书香西工”建设,提高城市书房效能,巩固提升“15分钟阅读圈”。

      3.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新增城填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在红山规划建设一所三级以上综合医院。新建9个“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300张以上,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启动建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7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持续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生活保障。

      4.持续推进平安建设。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辖区技防监控应用水平。全力创建全国信访“三无”县区,不发生恶性上访事件,整体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 洛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 县(区)政府
    • 涧西区人民政府
    • 西工区人民政府
    • 老城区人民政府
    • 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
    • 洛龙区人民政府
    • 偃师区人民政府
    • 新安县人民政府
    • 伊川县人民政府
    • 孟津区人民政府
    • 洛宁县人民政府
    • 汝阳县人民政府
    • 栾川县人民政府
    • 宜阳县人民政府
    • 嵩县人民政府
    • 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 洛阳伊滨经开区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西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电话:0379-63892829
    • 豫ICP备11017836号-1
    • 豫公网安备41030302000110号
    • 网站标识码:4103030007
    • 建议使用1366*768及以上分辨率,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