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是洛阳市经济、商贸、金融、文化、交通和通信中心,也是洛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历史上先后有东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6个朝代30位帝王在此建都,历时382年,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近年,西工区着力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战略,全力建设全市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区,打造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和全市文化旅游示范区,再造活力新西工。
近日,在大型文旅竞演节目《晒文旅家底 游河洛大地》上,西工区委副书记、区长王进化身“导游”,带观众领略西工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观赏美丽的西工风光。
读厚重历史
西工,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有6个朝代30位帝王在此建都,辖区拥有天子驾六、九洲池、应天门、上阳宫等众多知名景区。
位于周王城广场的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依托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址原状陈列展示的遗址型博物馆,现为国家3A级景区。这座车马坑再现了恢宏浩大的周天子车马出行仪仗列队,驾二车和驾四车呈众星捧月之势分别排列在天子驾六车的前后,天子驾六车表现出唯我独尊的王者气势。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内一处重要的池苑建筑,也是武则天时期的皇家园林。九洲池景区位于定鼎北路与唐宫中路交叉口西北角,包括瑶光殿等建筑和簪花亭、临波阁等园林景观,是集遗址展示、园林艺术、文化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门楼、朵楼、东西阙楼、廊庑……来到位于定鼎南路与凯旋东路交叉口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您会被眼前的仿唐式建筑深深震撼。应天门始建于公元605年,先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4个时期,沿用500余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感受浓郁的盛唐风情,还可以欣赏到美轮美奂的3D灯光投影秀表演。
赏怡人风景
西工,拥有美丽怡人的风景。十里洛浦美如画卷,绿地游园星罗棋布,王城公园游人如织,红山生态游发展势头强劲,打造洛阳近郊观光休闲度假示范区。
始建于1955年的王城公园地处洛阳市中心,因坐落在东周王城遗址之上而得名,总占地面积39.77万平方米。园内有牡丹观赏区、牡丹文化区、历史文化区、游乐园区、动物园区,是集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园林景观、动物观赏、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目前河南省较大的综合性公园,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的游客参观游览。
西工区红山街道办事处樱桃沟村以樱桃产业为依托,打造了红山樱桃文化节、农副特产品展销会、啤酒音乐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休闲娱乐。如今,红山樱桃沟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度假区内建有温泉养生、餐饮美食、主题民宿、多功能展览厅、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此外,当地还将筹建一个樱桃交易市场,构建以樱桃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种植、产品销售批发、农业观光休闲基地。
在西工区,还可以感受商业的繁荣。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4年位居全市首位,占全市总量的近1/5,形成了王府井新都汇商圈、建业百货楼商圈、居然之家建材商圈、升龙广场商圈等四大商圈,打造了“西工转转”等商业游品牌。
品非遗韵味
西工,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该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彩塑,中国民间工艺,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造型以人物、动物等为主。李氏彩塑源自平顶山市郏县李氏家族,由李氏彩塑第19代传人李明甫带到洛阳,并发扬光大,《洛阳水席》《河洛大鼓》等作品曾荣获河南省第一届民间艺术展一等奖。2015年,李氏彩塑入选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说到西工美食,首推小街锅贴。小街锅贴外焦里嫩、灌汤利口、焦脆软香,是不少人喜爱的特色美食。2009年,小街锅贴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西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式皮雕是一种以皮革为雕刻材料,跳跃在刀尖上的雕刻工艺。其线条流畅、立体感强、色彩柔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浓厚的文化韵味。目前,该区已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