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洛阳已经切换到“蒸烤”模式,即便早晨,出去走一圈儿也是一身汗;晚上,在大排档喝杯啤酒撸个串也会汗流浃背,感觉像在蒸桑拿。炎炎夏日,到哪儿去品尝美食、享受清凉呢?来樱桃沟风景区吧!这里正在举办“红山揽星·仲夏之夜”中国·洛阳红山美食音乐啤酒节呢!
1 这里凉爽宜人,还有美食、星空与演出
7月25日20时许,在西工区红山街道办事处樱桃沟风景区,阵阵晚风送来凉爽与惬意,夜空中点点星光像一颗颗钻石,文化广场上坐满了前来品尝美食的人们,服务人员不停地忙碌着,精彩的文艺演出正在旁边的舞台上进行。
这里的美食可真不少,除了农家手擀面、烙菜饼、风味葱油饼、特色炒面,还有精品小龙虾,现炒海鲜、河鲜,烤羊腿、羊排,烤小肉串、鸡翅,以及户部巷烤面筋、长沙臭豆腐、大骨汤馄饨、网红小碗汤、风味炒凉粉等。文化广场上还设立了儿童游乐场,有遥控船、大炮乐园、充气城堡、蹦床、儿童手摇船等,几十个小朋友正玩得不亦乐乎。
家住西工区的肖方是第二次来这里吃饭了。他说,这里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凉爽宜人。上次来这里,他专门测试过,这里的气温比市里低五六摄氏度。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能看到的星空和小时候自己在屋顶上看到的星空一样美。
正在烤羊排的欧治国说,他已经卖了四五个羊排,因为这里凉快人气旺,所以商家的生意都很好。正在烙馍的郭锐亚说,她家的烙馍很受欢迎,当天已经卖了40多份。前一天,有个顾客吃了她烙的馍后赞不绝口,临走时又要了10份。
据商户介绍,这里的场地、摊位供他们免费使用,甚至不收卫生费、水电费,卖饭的钱净落,明年他们一定还来参加中国·洛阳红山美食音乐啤酒节。
2 沟域经济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红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延军说:“举办中国·洛阳红山美食音乐啤酒节,有几方面考虑:第一,延续红山樱桃文化节的超高人气,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的形式;第二,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开阔了村民们的眼界,拓宽了村民们的思路,更新了村民们的经营理念,为樱桃沟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三,提高群众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节会不断完善乡村的设施,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
实际上,这两年,樱桃沟景区打造的“中国·洛阳红山樱桃文化节”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也是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比如“中国·洛阳红山樱桃花海节暨红山特色农家美食节”“中国·洛阳红山樱桃文化节开幕式暨魅力红山文艺汇演周活动”“中国·洛阳红山樱桃文化节农副特产品展销会”“‘舞动红山’广场舞大赛”“‘樱桃宝贝’青少年才艺大赛”等。2019年五一期间,前来游玩采摘的游客人数就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50%,超过11万人次,有效地带动了樱桃采摘园、农家饭店及樱桃果农的增收。红山樱桃沟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樱桃沟村也被评为洛阳市最美农家乐乡村。
红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李宝通介绍,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来红山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群众增加了收益,进一步激发了自主发展农旅产业的热情。樱桃沟村20余户群众自发地对农家饭店的外观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了改造,800余名群众参加了核桃、大樱桃种植培训班;他们还组织30余名樱桃沟群众前往开封市兰考县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增强调整产业的信心,拓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
沟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比如,投资1000万元在红山西部9个村庄规划建设长8公里的排污管道,在党湾、王村沟2个村(社区)规划建设2座大型垃圾中转站,进一步提升乡村垃圾收集、处理水平,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实施红山沟域经济项目,直接改善了西部9个村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方便了群众出行及生产生活;通过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直接带动了辖区群众增收致富。
3 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绘就,红山明天会更美
未来,以创建田园综合体、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基地为目标,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手段,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加磅礴动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卷正在绘就,红山明天会更美。
红山街道办事处将充分挖掘辖区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以沟域经济建设为依托,种植大樱桃、软籽石榴、黄金梨等优质、特色农业品种,打造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基地,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改变单一的樱桃果品采摘现状,拉长红山生态旅游采摘链条。
同时,修订旅游区内各农家饭店及服务产业等级评定体系,形成一系列规范标准和管理机制,引领和带动红山农旅品质整体提升。组织星级农家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使红山樱桃沟成为洛阳市郊度假休闲、高端服务和品质享受的新载体。完善景区内的旅游交通标识及游客中心、游客中转站等公共设施,不断提升景区品位,丰富红山旅游业态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文化是旅游的魂。红山街道办事处将继续深挖文化资源,增加红山农旅文化底蕴,加快金水古道博物苑项目及王村沟村生态艺术农庄项目建设,展示河洛文化、民间艺术、乡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在提高红山西部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提高红山农旅文化品位,打造具有红山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提升农旅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