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智能门禁系统“刷脸”就可进门;实时监控小区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小区独居老人多天未出门,网格长会及时上门……这是昨日记者在西工区西工街道办事处五环社区支建街12号院看到的智能物业管理模式运营情况。从今年1月至今,西工区西工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在体育场路社区、五环社区等6个老旧小区建立智能物业管理试点。该模式运营成效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物业管理智能化让居民生活更便利
这个小区不一般——门禁处设置有拨号区、视频区,架设着具有实时对讲功能的呼叫机及监控设备,当有客人来访时,小区居民只需打开手机应用软件轻轻一点,即可实现远程“一键开门”。昨日,记者前往位于西工区七一路的碧联大厦小区,对此处配备的智能物业系统进行了体验。
“自从今年1月安装了智能物业系统后,小区内再也没有小偷小摸事件发生,居民的安全感提升不少。小区实现了灯亮、地净、院美……” 碧联大厦小区居民自治小组负责人武志臣表示。
作为西工街道办事处6个智能物业管理试点中首个安装智能物业系统的老旧小区,碧联大厦小区此前因规模较小,找不到物业公司管理,导致治安环境较差,电动车夜间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前居民曾组成自治小组轮流巡逻,但收效甚微。
如今,借助智能设备,小区居民一发现有陌生人进入小区,就会第一时间联系物业管理公司的中央平台,让后台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设备实时关注,小区整体安全环境大为提升。
智能化“打包式”运营提高管理效率
西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郝凯说,老旧小区管理,一直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为了解决老旧小区的治安、环境等各类问题,对小区进行规范化综合治理,去年年底,该街道办事处开始筹备建立老旧小区智能物业管理试点,综合研判该模式的可行性。其间,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筛选试点小区,积极与居民沟通,配合相关设备安装。4月初,6个智能物业管理试点全部建成。
智能物业管理模式如何运营?负责西工区老旧小区智能物业管理系统运营的物业公司负责人贾自力介绍,目前多数智能物业管理公司实行智能化“打包式”运营,以降低人力成本的方式降低物业公司管理成本,使其能长期运营。举例来说,公司会将多个小区“打包”在一起,建立一个运营中心,并配备一组服务人员,包括安保人员、保洁人员、维修人员等。除日常清扫、巡逻外,工作人员通过小区内的监控设备可实时查看小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郝凯说,目前6个智能物业管理试点的管理设备都与西工街道办事处监控中心及社区监控站实现数据共享,这是西工街道办事处在探索老旧小区智能化管理中的一项创新。
这项创新,既有利于西工街道办事处实时了解物业公司服务情况,起到监督作用,也便于多部门有效联动,提高管理效率。举例来说,通过智能门禁系统记录的实时数据,可以分析出小区里的空巢老人日常出入情况,若发现老人3天未出门,就可联系网格长上门询问情况。另外,若发现某张门禁卡连续几天出入次数过多,则可以及时联系片警,查看小区内是否有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博士赵庆伟说,目前,很多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采用由社区托管的模式,但社区并不是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很多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引入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或人员,才是解决老旧小区日常管理问题、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
西工区政法委副书记董群伟介绍,目前,智能物业管理模式尚属新生事物,建立试点是为了综合评判该模式是否有效、能否长期运营。若社会服务机构能切实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物业费收取难等问题,今后有望在西工区辖区内的119个老旧小区进行推广。